会员制电商有哪些,为何会引来电商巨头的觊觎?
我想说的是付费会员制只是在中国走得不好,不代表国外也是这样。可能跟中国的人和商家太急功近利有关系吧!
1、来看看亚马逊的Prime会员服务,到2017年亚马逊已经有100000000的Prime会员了。
“2005年,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在介绍新上线的Amazon Prime的公告里写道:“这是我们第一个会员制项目,提供‘吃到饱’式的运费服务,只要支付会员年费,就能享受无限次的免费两日送达服务。”亚马逊的思路是,先设置一个准入门槛,即每年79美元的会费,2014年年费从79美元提高到了99美元。进门后,不再设立分级制度,每个会员面对的权益都是一样的,你愿意买多买少,愿不愿意把79或者99美元“赚”回来,那就是你的事了。会员模式的核心在于,对会员身份提供“特权”,并且这些特权的成本能够被会员费用或会员身上获取的净利润所覆盖,从而为经营者带来更高的收益。最开始,亚马逊的Prime业务必然亏了不少钱,一个会员一年20笔订单,每单配送成本8美元,亚马逊就会在这位会员身上赔上80美元。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会员的增多,就像办健身卡的人并不会每天都去健身,为会员提供服务的成本毕竟有限,而会员给亚马逊的年费是实实在在的。”如今亚马逊巨大的会员数量不仅带来会员费这一笔巨大现金流100亿美金级别,更重要的还有重要的附加值:
a、引流量,实实在在的流量
b、构建生态圈,打包销售数字化内容服务
c、打通线上和线下的业务
2、阿里宣布将推出“88VIP”会员制计划毋庸置疑是学习亚马逊的套路。
我认为阿里现在尝试会员制是不错的一个选择。首先,前两年阿里在新零售的布局、收购、买买买为拓展线下打开了突破口,有实施会员的基础;其次,线上红利期已经薅尽,创新玩法是必不可少的;再者,国外的巨头亚马逊把这个事情干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的。
而且阿里的会员制一旦打开,也极有利于整个集团其他业务的发展,增加相当大的附加值。
不过话说回来,付费会员制在中国行不行得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毕竟亚马逊的会员制在中国也不太顺利,折戟沉沙了。
最后,只能说祝福阿里好运吧。
小米有品有鱼会员制电商平台值不值投资?
1.如果你是投资人,那么就要先考察清楚这个项目是否有正规的工商登记,调查这个项目的真实性,调查这个产品的风险性,考虑清楚这个产品的投资回报比,最后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再选择做不做。
2.针对这类社交电商的发展模式,你大概率是在问要不要成为其架构中的小B端用户。根据行业相关报告显示,社交电商是电商行业为的新型发展模式,其优势就是通过社交力量快速发展用户,为货品流通省去了高昂的广告费因而受到品牌代工厂商的喜爱。
3.弊端就是因为行业发展良莠不齐,很多平台借着社交电商的名号行“网络传销”之实。如果东西好,推荐给朋友既能赚佣金又能维护社交关系;但如果东西劣质,盲目“种草”会让人感觉糟心,有苦难言。
需要权衡利弊之后好好决定哦。
最火的会员制电商平台有哪些?
对电商会员制度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从京东plus会员再到前段时间的88会员,电商巨头也开始在会员这块市场上开始发力。事实上不止这些巨头,其他平台包括我们台州前店后厂在内也不能免俗,都在研究自己的会员体制,希望借此来促进平台的进一步成长。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里面,用户的成长基本上已经定型,想要有大突破基本上是要靠海外市场的开发,对于很多小平台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对于大平台来说也并不容易,不说别的,单单一个线上支付就是大山一般的难题。因此,在对外拓展不易的情况下,图和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噶一波韭菜就是各位大佬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了。耳聪目前的情形来看,会员制度将会是一个新的战场焦点。
电商的会员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付费和免费量大阵营,免费会员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消费金额的基础上,而付费会员则比较直接,通过购买来获得一定的权益。从会员制度的发展来看,事实上从很早以前会员制度就存在了,但总体来说却一直显得非常平淡,用不温不火来形容都算是夸张。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会员体系带来的收益并不是特别的吸引人。
开过电商平台会员的都知道电商平台会员大致是个什么东西,京东赠送运费券,高倍返京豆,还有专享的优惠券和折扣,88会员主打生态,基本上一个会员就能享受阿里系大部分平台的会员权益。这两种形式的会员制度脱胎于两种会员理念。京东的是传统会员体系的一次升级,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买的越多,收益越高。而阿里系的是生态体系的打通,会员是其中的钥匙之一,简单概括一下就是花同样的钱,享受的更多。京东的会员显然单体价值更高,而且给用户的反馈也比较直白,而阿里的覆盖率更高,总价值更高,但利用率可能是最低的。京东的会员如果说是一种诱导消费的话,那么阿里的多少就有些绑架的意思,流氓程度一如百度全家桶。
但不管是京东的会员体系还是阿里的会员体系,当前的电商环境其实并不是很适合这种体制,非要用的话,其实阿里这种流氓一点的可能还要更合适。我们都知道,会员体系脱胎于二八理论,但显然,在电商消费上,二八理论是不适用的,百分之二十的人根本撑不起电商百分之八十的消费。正因如此,电商的优惠要考虑到的是绝大多数人,而当优惠要考虑八的那个部分的时候,二这部分的特殊性就体现不出来,会员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就像京东会员的返京豆,在购买会员花了一笔钱之后,返京豆事实上也是建立在多买多返的基础上的,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会员价值的体现就没有那么明显,因为想要更多的收益,归根究底还是要多消费。
在消费降级的环境下,消费频率的下降是明显的,而且市场细分也会让产品质量提高,从提提高单品价值减少消费频率。这从根本上来说和会员体制是相冲突的,因为显然买了会员之后消费少了是亏的。
阿里的生态系会员相比之下虽然好一些,总价值看起来是很高的,但和当前消费环境的冲突在于,一旦我有一环是不在体系内的话,那么这个会员的价值会瞬间降低,反而本身的淘气值会员看起来要更具性价比。此外,会员的本质是促进转化,彻底粘合消费者与平台,打破流量瓶颈,对现有消费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本质上就是另一种表现形式的新零售。
所以回到我们最初的命题,付费会员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除了看得到的优惠之外,更多的是想让一潭死水的电商消费者通过等级划分,产生新的阶层,在电商消费上出现新的贫富差距,其根本也不是让消费者认清楚自己的分量,而是把消费者纳入自己的生态,通过等级权益的更替追逐,源源不断产生更多的消费。
台州前店后厂在研究电商付费会员的时候,着重点出了权益比这个概念。很多人会觉得更多的权益和更高的价格是成正比的,而会忽略下面的衬托。最重要的是,更高的权益基本上都是通过更多的消费获得,而所谓的付费,只不过是一张门票,让所有消费者不知不觉就加入竞争的门票。
付费会员制会是电商行业的救命稻草吗?
增长趋于放缓的情况下,做会员制是电商的必经行径,现在流行了私域流量概念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会员制远不能达到救命稻草这样的能力,电商还是需要优惠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去赢得用户。
会员制有提前锁定客户购买力等优势。
你可以看看我写的两篇文章:
京东会员体系是怎么架设的?此篇方法论为您详细阐述https://www.toutiao.com/i6739753784416666119/
网易严选的会员体系构造方法论,看完你也能用https://www.toutiao.com/i673830749184039373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