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薇薇安的“拆盲盒”式购花,菲菲的购花经历则更“糟心”。 今年6月,菲菲在“花加”平台订了价格297元的“每周一花”套餐来装饰办公室。然而,原本定在周一送到的鲜花不仅拖到了周三才送到,更过分的是,两束鲜花几乎全部烂根,只有几支可以插瓶。 然而,退款的过程远比菲菲想的麻烦。由于菲菲订的是套餐,有小花瓶和香薰作为赠品,于是对方提出只能部分退款,菲菲需要承担“赠品”的成本。 图/ 菲菲收到的花束和与花加客服对话的部分截图 但菲菲觉得这样并不公平。“公司套餐内有赠品,本就是为了促销的自愿行为,如果不是买花我也不可能单独购买这些小物件。”菲菲表示,越想越气之下,开始了和客服的“拉锯战”,反复沟通,退款一分都不能少。 最终,在菲菲的坚持下,花加给予了菲菲全额退款,但花加客服的服务态度却让菲菲很不满意。“售后入口复杂,客服回复时间慢,退款过程中最开始还想要扣除我60元左右……给我一种‘雁过拔毛’的感觉,我肯定不会再选择它家订花了。” “原本觉得网上订花更省事,结果没想到却更麻烦。”经历这次折腾的菲菲回归了线下买花,“偶尔下班途中,在街边顺手买一束20元钱的花一样可以让我的心情很美丽。” 鲜花店主“遇难” 然而,当购买鲜花的消费者遇到各种产品问题时,鲜花创业者们的日子也不“太平”。 “我越来越摸不准鲜花消费者的心理了。”在鲜花行业从业近十年的林杰说道,多年前,大部分消费者买花的意图和选择相对“格式化”。 “母亲节就是康乃馨,情人节就是红玫瑰……”作为鲜花店主,林杰直言,彼时在鲜花的提前订货上也比较简单。“根据不同的节日提前一周左右订货,然后留出1-2天包装,摆拍,开放预定等等就可以了,季节性的节日促销几乎不会有鲜花剩余。” 然而,近两年,人们购买鲜花的选择似乎开始“不按套路出牌”。 “今年刚过去的‘520’,北京最受欢迎的花是粉色绣球。”林杰回忆,“520”当天,粉色绣球忽然成为爆款,这让许多鲜花店主都措手不及。“到了当天下午北京已经一‘绣’难求,有的粉色球绣单支甚至涨价到了100元。” 而意料之外的爆品,不只有鲜花。遥垚表示,今年七夕,“草莓熊”就非常出圈。 图/ 草莓熊花束 遥垚提供
“由于其可爱的外形和粉红色的颜色,可以与多种玫瑰花束组合搭配。因此这只熊在今年七夕成为了多家花店和消费者争抢的爆款。”遥垚表示,自己的花店也在今年推出了预售款草莓熊花束,原价520元,预定可以享受8折。由于草莓熊的数量有限,因此七夕当天售卖的花束也会有限,“如果当天花束订单量很高,也会有加价的可能。”遥垚直言。 对于鲜花品味的多元化,遥垚表示,现在购买鲜花的消费者更追求个性化,想要不一样的东西,除此之外,现阶段的鲜花,除了是装饰品,其时尚属性也越来越强烈。 “美食,玩偶,首饰,护肤品……都可以与鲜花搭配进行视觉造型,鲜花在整体造型中的时尚性与个性也随之被放大。因此,现在大家不再一味格式化地追求送‘对’的花,而是送‘独一无二’的花。”遥垚说道。 逐渐个性化的需求,一方面意味着消费者对鲜花需求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也让鲜花店主们遇到了难题。 “由于鲜花的保质期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在特殊节日的高峰期提前预判鲜花需求量就成了鲜花店主们共同‘头疼’的难题。” 据遥垚透露,花束市场的价格和二级市场股价一样是实时波动的。“红色代表涨价,绿色代表跌价。” 遥垚进一步解释道。如果订了过多的单品,但是在节日却没有足够的需求量,花束就会立刻面临折损的风险。而如果过于单一地订某一种品类,就会出现错过“520粉色球绣”等爆款事件。 “现在订花就像‘炒股’。只要‘押’对爆款,一个节日就能赚的‘盆满钵满’。”遥垚笑称。 鲜花“上网”,“水土不服” 因此,为了减少因囤货过多而带来的损耗问题,不少线下门店老板,把花店搬到了线上。除此之外,各大互联网平台也纷纷做起了鲜花生意。据艾媒咨询统计,2021年叮咚买菜销售了1.8亿支鲜花,拼多多平台“生活鲜花”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达150%。 林杰表示,网购改变了人们购物的习惯,因此即使是当地的线下花店,也多数会选择承接一种线上平台。“最简单也是最多的店主,会选择上线美团或者饿了么,一般线下花店都是同城配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花店的销量,也可以扩大销售的覆盖范围。” 诚然,互联网确实扩大了鲜花的销售途径,但其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给商家来带利润的同时,也令花店店主们面临着挑战。 而如何确保配送及时就是最大的挑战之一。 遥垚表示,2月10日,其在北京的某一家花店正式开店营业,并很快在4天后迎来了情人节。“2月14日当天,我们的线上订单因为爆满导致配送出现一些问题,最后我们不得不停止了线上销售。”
但面临配送问题的,不只是同城配送的花店店主们。做多地配送的鲜花电商在冷链与运输问题上,同样面临更大的挑战。 对此,林杰表示,鲜花即使放在冷藏柜里最多也只能保质两周左右的时间。而在运输的密闭环境下,鲜花的保质期会大大折损。尤其是在最热和最冷的季节,极端环境会直接影响鲜花的保质期。 “多数人买鲜花的目的是赠送或者装饰,而在购买目的中,‘为取悦自己’的消费者占比逐渐增多,因此当消费者收到的花不够新鲜时,其容忍度也会更低。”林杰补充道,“毕竟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新鲜是判断鲜花质量是否优质的最重要标准。” 如林杰所说,艾媒咨询的调查问卷显示,“配送不及时”“收到鲜花不够新鲜”分别占比客户对鲜花电商问题感知度的54.5%和56.3%。 但即使面临冷链运输的挑战,业内人士还是更看好互联网与鲜花结合的形式。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表示,线上卖花较线下卖花有两个极为突出的优势——第一,扩大营销半径。“大部分消费者在线下购花的半径都在工作或者晨练的覆盖范围内,较少有人会特意去某个花店取花。而线上销售打通了地点壁垒,极大的扩大了花店销售半径。” 陈佳补充道,第二点则是,线上销售比起线下不断开店的成本更低。由于管理较为集中,花店对花束样式的创新能力以及定制化能力也会更高,也因此会更加满足鲜花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 除此之外,未来,鲜花与互联网进一步有效结合,除了控制运输折损率,鲜花的品类以及营销也是重要的竞争力。 “迎合互联网的营销方式,花店如何进行不一样的营销,结合其他单品打造出圈‘爆款’,打破保守的线下花店营销形式,也是未来鲜花行业需要不断探索的道路之一。”张德欣强调。 *文中沙拉,小宇,薇薇安,江涛,林杰,菲菲均为化名。
发表评论